作为国际上商业地产商标杆,凯德之所以成功,关键是物业能够产生现金流,资产包相对优质,能吸引投资者。同时,还有一个核心原因是,与西蒙一样,它构建了从开发商到私募基金再到REITs的完整投资和退出流程。
对,还是REITs,中国的“毛大庆们”多年求而不得的REITs。
与资产包在机构之间“击鼓传花”不同,REITs就像是让买不起整栋购物中心的普通公众,以较低门槛参与商业物业投资,类似于通过持有购物广场的一块砖,来享受物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方式,REITs在美国普遍应用在运营和管理商业不动产上,例如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和产业园等,但在中国却一直是房企难以逾越的一道高墙。
在美国,单边税收是REITs规模庞大的主要原因,但在中国现有的税法框架下,通过长期持有物业获得租金收入再进行分配,需交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各项税收,这在无形中推高了可供选择的物业资产门槛。
这个窘境一直为开发商所腹诽。华远地产原董事长任志强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中心城市政府出让的地块有如此之多混合用地,住宅型房企也不能回避商业开发,但REITs却一直存在法律壁垒,资金压力得不到缓解,就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的规模发展。
在**太平戴维斯北京研究与顾问咨询部董事王琼看来,虽然中国地产企业已开始零散地做一些商业地产项目的打包上市,但政策限制及交易平台的缺失对于房地产金融化依然造成一些阻碍。与此同时,中国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产规模,也可能限制其资产证券化的进展。
这正是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发愁的。
虽然眼下开发商可以将购物中心资产打包出售给外资机构,寻求平台合作,机构则可以采取上市或者转售给其他外资接盘者来退出,但上市成功率有限,而单个出售、寻找接盘者的退出方式,相对于REITs这种公众可以参与的金融工具而言,交易起来显然更慢一些,灵活性逊色很多。
毛大庆说自己专门写了一篇关于REITs的论文,长达两万多字,来论中国房地产资本的问题。
2014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REITs试点工作。随后,根据住建部的相关部署,将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展开保障房REITs试点。
“原来不用,反正都是住宅,现金流走走就可以了,这个事儿没有那么严重,包括把商业拆开了卖,但是以后这个事情都做不下去了。没有资金平台,就会滋生乱七八糟的借贷,借贷的风险很大。”毛大庆说,在当下中国房地产转型的时刻,经营型不动产站到房地产主舞台,一定会推动政府出台REITs相关政策,否则“这盘棋下不下去了,戏也唱不下去了”。
“所以REITs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一定要出现。”毛大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