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来,我市按照“管通、路平、灯亮、整洁、安全、有序”的目标要求,实施无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2014至2016年度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任务数260个。2019-2020年,自治区下达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数为401个小区(2019年30个、2020年371个)。目前,2019年改造30个小区已完工11个,2020年改造371个小区已开工105个,其余正在积极做前期准备工作。
从过去的路不平、脏乱差到如今的管通、路平、灯亮、整洁、安全、有序,桂林越来越多的老旧无物业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实现了美丽“蜕变”。旧址“新”家好风景,一个个文明美丽小区点缀在桂林的大街小巷,讲述着新家园的故事。
羊角山社区将业主自治、共建共享的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整治后实现自主管理
行居便捷 关注民生从房前屋后开始
4月10日上午,随着叠彩区三皇路6号小区一批违法建筑被依法拆除,叠彩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全面启动。
“以前我们的下水道经常堵,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现在改造实在是太好了。”看着施工队忙进忙出,叠彩区宝积社区居民黄女士说,这样的好事居民们举双手赞成。
叠彩区宝积社区党总支书记戴哲华告诉记者,为做好小区改造工作,宝积社区在年前就召开了小区居民动员会,社区工作人员走家串户解释小区改造的意义,得到了小区110多户居民的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得以顺利开工。
当天拆除违法建筑和雨污管道铺设,只是三皇路6号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步。在不久的将来,小区的道路、电力、路灯、绿化都将焕然一新,天然气管道、无障碍设施、安防监控设施、公共区域修缮等也将全部完善。据了解,叠彩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范围主要涉及叠彩区北门街道和叠彩街道的21个社区,共计150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9万余户、785个楼栋。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改造24个小区,二期改造126个小区。
叠彩区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指挥长刘丽春介绍,叠彩区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150个老旧小区改造,通过老旧小区的改造,不断规范和提升老旧小区功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让群众居住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这是桂林市开展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的一个场景。
房前屋后的环境,关系着千家万户,展示着城市文明。一直以来,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是百姓关注的民生工程,也是桂林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14年以来,我市按照“管通、路平、灯亮、整洁、安全、有序”的目标要求,实施无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从2019年10月起,根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我市着手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可界定为老旧小区数量为896个,其中市区569个、县城327个。我市计划用3-5年时间,按照政府引导,居民自主决定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不断完善和提升老旧小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以人为本 围绕民生需求精准施策
市民是桂林市开展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的出发点和行动力源泉。一切以人为本,是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坚持的重要原则。
位于翠竹路南巷4号的轻机小区,曾经是南门街道翠竹社区里一个“治理老大难”小区。过去的轻机小区,遍布矮破违建平房,树荫下堆放杂物。小区围墙和楼栋之间的空地被人挖成菜地,还有人在杂物房里养鸡鸭,鸡鸣狗叫,居住环境差。小区道路也已严重老化,雨天积水严重,晴天出门吃灰。
2019年,翠竹社区根据群众集中反映的情况,把轻机小区作为重点改造对象,改造工程于当年6月展开。经过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工作,小区2000多平方米违建被拆除。紧接着,道路改造工程开始。今年6月,8000多平方米的小区道路铺设完成。原本凹凸不平的砂石路面成了平整的沥青路,不再积水,扬尘也大幅度减少。
如今的小区,整洁舒适,成片树荫郁郁葱葱,道路整洁,视野开阔。考虑到小区居民有不少是退休老人,行动不便,不能走远,小区还在围墙周边建设了一条600多米长的步道,方便老年居民散步活动。
70岁的纪春林平时爱在小区步道上散散步,乏了还可以和邻居在步道旁的树荫下乘凉、聊天。“我们小区东西两侧还新建了两个停车棚,用于停放居民的电动车和单车。现在小区很干净,蚊子也少了,大家住起来清爽多了,生活质量也好了。”纪春林说。
根据小区居民需求建设步道和停车棚,轻机小区的改造过程充满了人情味,得到了居民的点赞。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围绕民生需求精准施策,这是桂林市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过程中秉承的理念和原则。
市城管委根据我市老旧和无物业小区改造工作实际,结合今年创城攻坚工作制定了《2020年桂林市老旧和无物业小区整治改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记者在《方案》中发现,老旧无物业小区整治改造的首要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方案》提出,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合理确定改造内容,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推动建设‘完整社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精准施策。科学确定改造目标,既尽力而行、又量力而为,不搞一刀切,不层层下指标,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充分反映居民意愿,合理确定改造方案,体现小区特点,切实防止‘重面子、轻里子’倾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过程中,各个小区不仅注重拆违改造,提升小区基础设施,更将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握改造重点,因地制宜地补“漏”添“新”。
秀峰区丽君社区是开放式无物业小区,是我市早期改造的无物业小区之一。当年改造完成后,社区道路平整,环境改善,得到居民一致好评。但如今随着车辆越来越多,背街小巷现有的公共区域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存在占用消防通道的现象。
在今年创城工作中,针对此问题,丽君街道办事处牵头联合消防、城管、交警各职能部门对解决停车问题进行实地勘查,**停车位做到应划尽划,同时留出消防通道。截至目前,社区施划机动车停车位30余个、电动车停车位150余个,安装路边阻车桩600余个,施划消防通道标志13处。
与此同时,针对无物业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社区引进有资质的公司安装智能充电桩,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问题。目前已完成3个点的安装(西凤路13号、17号、19号院,位于信义市场后面),共60个充电位。
居民的需要是改造的方向,也是改造的标准。这让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民生工程,也是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生动体现。
共建共享 长效管理
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除了基础设施提升外,另一大难点在于长效管理。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我市在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过程中一直积极探索的命题。
根据《方案》,我市老旧和无物业小区整治改造提出“坚持居民自愿,推动共建共享”“坚持共治共管,加强长效管理”的原则,将治理能力建设融入改造过程,以加强基层党建为统领,创新小区治理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在这方面,七星区羊角山小区率先做了尝试。
羊角山小区建成于1993年,有28栋楼,652户,1858人。过去的羊角山小区,由于流动人口多、纠纷投诉多、基础设施落后,路不平、灯不明、管不通、夜不宁是这个小区的真实写照。小区内偷、摸、盗、抢等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居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2014年起,社区党总支结合小区实际,借开展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东风,发动群众,历经4年,拆除违建2000多平方米,修筑小区道路1000多平方米,重建2个小区大门,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20多个,修建围墙,完善了消防设施,让小区变成一个封闭式小区,拥有了整洁、干净、有序的好环境。
羊角山小区改造完成后,社区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居民参与到小区自治中来,推选楼栋长,成立业主委员会,制定工作制度,让小区管理有了组织保障。经广泛协商,居民自治物业收费按房间计算,这让小区自治管理有了经费保障。
与此同时,小区设置了固定的安全防范宣传栏、文明教育宣传栏、小区好人好事宣传栏,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小区居民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倡导讲文明、讲卫生、守规定,取得良好效果。
羊角山小区业委会还利用自治物业费结余,筹资更换升级了小区门禁系统,采集出入车辆和人员信息。业委会在聘请专门安保人员24小时保安值守的基础上,还动员小区的“五老”人员,组成了30多人的“红袖标”义务治安巡逻队,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共同守家护院。社区民警与楼栋长、业主建立微信群,房东与承租户建立微信分群,实现网格化管理和警民互通,从而极大地改善小区治安状况,让小区居民安居乐业。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已深入人心。
羊角山小区的经验,为我市探索老旧无物业小区长效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目前,我市正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通过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充分调动与小区相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推动老旧和无物业小区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