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改区”,将临桂推向桂林市“十二五”城镇化的主战场。
“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将临桂新区打造成“桂林世界旅游城”的核心区,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桂林描绘的发展蓝图。临桂新区如何建?如何让桂林“山水”与“文化”名片在新区得以传承和彰显?
新区做活“水文章”
有人问:“两江四湖”作为桂林山水的“新名片”,其理念能否引进新区建设?正在建设的临桂新区中心区旅游景观水系,被誉为桂林第二个“两江四湖”。
在西城大道旁的中央公园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开挖的湖塘面积已初具规模,沿岸新栽种的银杏、桂花等树木和花草,已透出浓浓的绿意。湖塘之水哪里来?有关负责人说,新区**水域面积1.64平方公里,需水量约170万立方米。按照近期**,水源主要是利用西干渠从桃花江上游引水。摊开《新区水系连通工程示意图》,该负责人说,引入的水与新区内原有的蔡塘河、沙塘河、兰塘河等连通,新区湖塘水系可实现30天全面更新一次。
“造一座新城,怎样处理园区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与景观用水的矛盾?”有关专家解释,随着漓江上游小溶江、川江、斧子口3座水库的兴建,漓江枯水期的补水压力将大大缓解。而原来承担漓江补水任务的青狮潭水库,水资源可调度至新区,为新区开辟补水专线。与此同时,位于龙胜境内的江底水库与青狮潭水库规模相当。该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引水隧洞与青狮潭水库相连,为新区承担主要的供水任务。
记者了解到,初期为了节约水资源,**在临桂新区水系的中部和*南端共3处设置了壅水坝,不仅使水系形成两级水面景观,而且补进来的水可以蓄存下来,高过闸坝的水流往下游的会仙湿地和相思江,新区防洪排涝问题亦因此迎刃而解。
“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
作为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在建设临桂新区过程中,怎样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赋予新城文化气息?桂林在新区建设初期就将文化地标性建筑——“一院两馆”视为重中之重。
列入桂林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的“一院两馆”,指桂林大剧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占地172.5亩,概算总投资10.89亿元,工程建设方案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目前,该建设项目已全部封顶,进入精装修阶段。
在装修施工现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院两馆”室内装修“很桂林”:作为新区的文化地标,这组建筑不仅体现浓厚的现代文化气息,还广泛借鉴桂林独特的地域特征、民俗建筑特点,着重表达和展示桂林**特色的“山水文化”。
记者在遴选的方案中看到,大剧院以抽象的造型和色彩来表达文化主题,并借助吊顶、立柱等部件诠释桂林地理文化;博物馆则是将建筑空间的特征隐藏起来,显得高大、明亮、素雅,开放式的大厅借助自然光侧重营造安静、简洁的“城市客厅”效果;图书馆的设计注重表达现代风格,造型简洁,色调淡雅,极力突出灵活性和开放性。
“城镇化绝非简单的造城运动,人居环境和文化气息的营造十分重要。”临桂新区建设管委会有关领导表示,“一院两馆”之所以向全国设计大师“借智”,就是为了给将来少留些遗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桂林“文化立市”战略的延伸。 (记者 骆展胜)
■新闻快评
彰显个性建新城
洛 言
临桂新区建设上升为“再造一个新桂林”的高度,“新桂林”与老城区的城市历史文脉如何传承?现代城市气息又该如何彰显?在临桂新区建设过程中,桂林紧扣“宜居”与“文化”,城镇化因此就有了方向感,值得肯定。
城镇化建设应努力体现鲜明个性,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貌”。临桂新区地势平坦,雨季内涝,旱季缺水,决策者将新区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研判,科学调度水资源,使新区不仅呈现旅游景观水域,而且解决了新区的防洪排涝问题,在改善和提升新区水环境的同时,确保新区的生态环保;同时,还通盘考虑到临桂新区水系今后向北连通桃花江、向南连通会仙湿地和古桂柳运河,做活了“水文章”,新区“一点三星”的旅游产业格局就有了基础。
文化作为名城桂林之魂,新区**较好地延续了老城“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独特形态。“一院两馆”更增添了文化的含量。
住朋购友桂林客服QQ1 >>>807870028 住朋购友桂林客服QQ2 >>>1552962487
【欢迎加入桂林购房者群号】
①桂林商铺投资群 >>>94271016 ②桂林房产团购群 >>>134524734
③桂林房产团购群2 >>>134579388 ④桂林八里街购房群 >>>134525639
⑤临桂新区购房群 >>>134524208 ⑥桂林二手房交易群 >>>134579336
推荐阅读——
临桂新区历经五载破茧成蝶 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做好两个专项** 临桂新区生态环境建设换新颜
临桂新区从梦想变成现实 逐渐显现生态宜居之城
没有**只有更好 细看临桂农贸市场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