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违’建筑,特别是新增的‘两违’建筑,我们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势,并强调疏堵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打好清理‘两违’建筑的攻坚战。同时,我们也欢迎群众的广泛监督,提供‘两违’建筑的线索。”象山区区长唐小忠表示。
你方唱罢我登场“两违”搭建何时休
“拔地而起”的“两违”建筑
7月30日上午6点50分,天刚刚亮,记者跟随象山区执法人员来到象山区万福路竹木园区路口,耸立在两旁的铁棚房和砖瓦房在路口处非常醒目。7点钟,“轰隆”一声,挖土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顺着声音看去,万福路竹木园区路口东、西的两个铁棚房和砖瓦房在挖土机的拆除下已经渐渐变得支离破碎。而此处,正是刚刚出现的“两违”建筑所在地。
站在万福路竹木园区路口向里望去,宽阔的道路两旁,紧紧挨着的是高矮不一的铁棚房、砖瓦房,每个房子旁都摆放着一大堆的木材、模具,将本应是一片美丽绿地的竹木园区路口变成了混杂不清的“临时木材贩卖点”。据介绍,这一片违法建筑来自当地村民黄兴、黄宝亮、秦成荣、黄天亮等4人的违法违规搭建。黄兴、黄宝亮在路口的西侧快速修建了铁棚房和砖瓦房,出租给4户人家经营模板回收、出售生意。而秦成荣、黄天亮则将在东侧建设的铁棚房和砖瓦房出租获利。据统计,这片“两违”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
“他们都知道是违法建筑,但是就是想趁着没被发现之前赚一点是一点。他们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集体的土地就是他们的,都想通过建房出租来满足经济需要,实际上反而是侵占了集体土地。”一位在场的执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处“两违”建筑搭建的时间非常短,可以用“拔地而起”来形容,从他们刚刚发现到勒令停止的短短时间内,“两违”建筑就已搭建完成并租出去。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除了随意搭建的铁棚房和砖瓦房外,道路的两边更是摆满了木材和模具用于出售,一旁的木屑、垃圾被随意丢弃在路旁,与旁边的绿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距离路口不远处,正是一个大型木材批发市场,许多进出批发市场的车辆经过路口来来往往。“他们就是利用在路口的便利抢占商机,出售木材和模具。这样的‘两违’建筑严重影响了万福休闲旅游园区**的顺利实施。它不仅是违法建筑,还是对集体土地的强行占用,对其他正当木材经营户的不公平竞争,必须予以依法取缔。”象山区纪委书记眭柏生说道。
为维护法律法规,确保万福休闲旅游园区**的顺利实施,象山区整治清理“两违”工作领导小组在发现其违法搭建后,区城管大队立即对他们进行了立案查处,并于2014年5月14日送达了强拆通告。此外,相关工作人员也积极开展工作,摸清拆除户的家庭人员情况及主要社会关系,做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工作。当事人在**规定期限仍未拆除所建的违法建筑。7月30日,象山区组织近500人对万福竹木园区路口东西两侧建设的违法建筑实施行政****。
你一尺我一寸人行道变商铺
德天商业广场是象山区内几家大型市场之一。这个以旅游文化产品为龙头的专业化市场内各个小商铺林立。许多商铺为了多一些空间摆放商品,就随意把物品堆积在了店面门前的通道上。东家摆出去一尺,西家也摆出去一寸,甚至搭起了铁棚、安装了卷闸门,还上了锁。久而久之,德天商业广场上约200个商家违法搭建的铁棚、卷闸门已经完全强占了人行道,甚至把商铺搭建到了马路上,严重影响了消防通道和消防安全。“每次走到这里就是这样,家家户户都把铺子搭到了马路上,平时这里还会有车什么的,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住在德天广场附近的刘大爷提起小商铺的违法乱搭乱建行为就连连摇头,他认为这样的行为对于行人的人身安全是一种侵害。
7月31日上午,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象山区德天商业广场,顺着通道望去,一家家商户都沿着马路而建,门前都是铁将军把门。“这一片以及后面的一片都是‘两违’搭建。”执法人员介绍。记者观察发现,虽然天色还早,但已有不少商铺打开了卷闸门,门内堆放着大量的纸箱、货品,俨然将人行道变成了自家的小商铺。而广场的二楼“遏制违法建设,不擅自乱搭乱建”红色标语非常醒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主告诉记者,她知道搭建铁架棚和安装卷闸门的行为不对,但其他人都装了,自己不装显得会亏。“由于强占了人行道和消防通道,一旦出现火灾,这里会非常危险。必须拆除这些‘两违’建筑,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才能确保消防安全。”执法人员告诉记者。
为了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确保德天商业广场其他商户的利益,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7月31日,针对德天商业广场9栋、12栋、13栋、14栋等200户商户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严重影响消防通道和消防安全的情况,象山区政府联合市城管部门执法人员一同行动,对200户经营者的违法搭建进行了依法拆除。乱搭乱建不见了,占道经营的行为也得到了遏制,昔日的人行道渐渐恢复了光彩。
据了解,这两处清除“两违”建筑工作只是象山区“两违”清理工作的一个缩影。据粗略统计,象山区的“两违”建筑多以两种方式存在:圈地违法搭建自住房、在集体土地上自建铁棚房。砖瓦房用于出租、经营等谋取经济利益,位置多分布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重大项目及工地周围。“两违”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结构较简单。“这种类型的‘两违’建筑通常抢时间搭建,往往都是简单搭建后,就迅速把房子租给外地人或者其他人,是纯粹在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
“两违”建筑蔓延背后:大多明知故犯
“这些‘两违’搭建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却损害了他人和集体的经济利益。”象山区副区长林莉告诉记者。在“两违”建筑蔓延的背后,大部分都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引起的,而搭建者往往是明知故犯,存在侥幸心理。
哪里有新项目,哪里就会快速出现违法建筑,是近年来象山区“两违”建筑出现的新情况。据了解,许多项目在合法征用土地后,由于项目推进需要一步步动工,所以没有立刻对所有土地进行动工,这样就让本已经得到征地赔偿款的一些村民或者“有心人”动了抢时间抢地的心思。短短十几天到一个月,项目周围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个简易的“两违”建筑。“他们知道这些建筑都是违法的,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但往往就是抢时间搭建,能得一点利益就是一点。所以,此类‘两违’建筑的搭建速度非常快。”林莉说。
此外,在象山区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也是“两违”建筑蔓延的“重灾区”。据了解,许多村民往往在村里都有老房子,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他们动了集体土地的心思,纷纷在公路边沿路建房用于出租,获取经济利益。“追求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损害的是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在拆违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一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由于家庭人口增加,个别村民出于无奈,擅自建房用于居住。在一些老旧居民区内,居民在小区内搭建车棚、楼顶私自加盖等行为也导致违法建设出现,也是“两违”建筑出现的原因之一。据了解,部分违法违规的搭建没有经过任何质量检测和严格**,建筑质量差,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
“两违”建筑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也让许多市民苦不堪言。家住文明社区的尹阿姨对楼顶住户的顶楼加盖很有意见。“我之前是看到楼下多了好多建筑材料,以为是要装修,没想到居然是在顶楼盖房子。这种建筑安不安全,会不会影响我们啊,说真的,我们住楼下真觉得害怕。而且建完房子的建筑垃圾随便乱丢,搞得小区环境也差了。社区、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来调查了好多次,他们都以房东不在来推脱。我觉得就是房东故意躲猫猫。”尹阿姨说。而常常去外地出差的黄先生则认为,“两违”建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桂林城市的形象。“2年前,我开车常常经过桂阳公路,看见路边的‘两违’建筑时心里就很不舒服,觉得很不符合我们桂林这个国际旅游名城的形象,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违法搭建的行为应该得到遏制。”黄先生说。
上下联动建立“两违”清理长效管理机制
“对于‘两违’建筑,特别是新增的‘两违’建筑,我们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势,并强调疏堵结合的方式,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打好清理‘两违’建筑的攻坚战。同时,我们也欢迎群众的广泛监督,提供‘两违’建筑的线索。”象山区区长唐小忠表示。
据了解,象山区对于辖区内的“两违”建筑一直以来都采取高压态势。在全市召开清理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之前,象山区已查处辖区内违法建筑案件82宗,面积约47247平方米;依法拆除了同心路26号、上海路南巷等重点路段违法建筑10259平方米。动员会之后,象山区以坚决拆除新建、抢建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为目标,以2006年房屋普查为依据,重点拆除2007年1月以来新建和影响重点项目推进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依法****了万福路北侧、万福竹木园区路口黄某等人违法搭建的钢架棚和砖瓦房5200多平方米;德天商业广场上200户商户的280多个钢架棚、防雨棚4000余平方米等,有效遏制了辖区内违法建设的蔓延之势。
为了打好清理“两违”建筑的长效保卫战,象山区将遵循“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多管齐下、依法整治、分类推进”的原则,根据辖区内“两违”建筑的特点,强势推进清理整治“两违”工作。根据《象山区清理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方案》,象山区计划通过5个阶段,基本拆除辖区内2007年以来新建的违法建设,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辖区内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准备发动阶段,2014年7月8日起,吹响“两违”建筑清理工作集结号后,象山区立刻成立了象山区整治清理“两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清理整治“两违”建筑工作方案,召开控违专项工作动员大会,发布控违整治公告,公布举报投诉热线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对违法建设的投诉,开展形式多样的控违拆违整治宣传工作,营造积极清理整治“两违”工作的良好氛围。二、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7月26日开始,象山区组织专人组成调查摸底小组走村串巷,对“两违”建设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并建立违法建设数据库,为拆除违法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三、“两违”建筑认定阶段。“两违”认定小组根据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及时查阅**、国土、建设等房产档案,认真核实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的性质及其他信息。四、“两违”建筑拆除阶段。认真调查核实,对认定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拆除。拆除分为自拆和强拆两个阶段。五、长效管理阶段。建立健全控违拆违长效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原则,全面推进控违拆违工作,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开展无违法建筑建设区域创建工作,积极发挥社区、村、物业管理等基层单位的作用,落实各项违法建设防控措施,从源头上有效威慑违法建设行为的发生。
“仅仅是强拆而不管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把‘两违’清理工作长效开展下去,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确立一个‘两违’工作的良性循环,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唐小忠告诉记者。据了解,在健全拆除机制的同时,象山区积极建立堵疏结合的机制,利用四级联动网络体系,进一步夯实控违拆违工作的基层基础,加强产业**,将法制法规的观念深入人心。象山区控违管理领导小组为一级网络,各乡街道办事处为二级网络,社区村委会建立三级网络,自然村建立四级网络。四级网络工作人员负责强化日常巡查,及时发现管辖区域内“两违”建筑情况并有效制止;三、四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日对责任区进行巡查,建立巡查记录,及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劝导和制止,并实行零报告制度,每日下午下班前向对应二级网络书面报告;二级网络每周向一级网络(区控违管理领导小组)书面报告,以维护辖区和谐发展、建立一个有序、规范、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