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骆秋国)今年以来,在“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我市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园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狠抓项目建设,努力破解园区发展难题,保持了全市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1—11月,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859.23亿元,同比增长23.41%;完成工业增加值257.18亿元,同比增长23.64%。预计全年可完成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同比增长26.3%,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将突破50%。
2012年,我市围绕壮大园区经济的目标,加大对园区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着力推进了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电工电子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改造项目等一批集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产业链长的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我市还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如全力推进高新区实施托管相关村镇工作,进一步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按照“3+3”产业发展要求,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创意等三大新兴产业。此外,我市还高起点地制定了临苏产业带的中长期发展**,明确临苏产业带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土地问题是制约我市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对资金已落实、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优先给予安排,已落实电工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等20个项目用地指标202.23公顷;并认真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督查,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等。面对“融资难”等问题,我市通过积极组织各园区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上的资金缺口,如努力协调市、县两级财政,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采取“多元投资”方针,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经过努力,我市工业园区获得重大突破,预计今年新增100亿元园区1个(兴安),新增50亿元园区2个(恭城、灌阳),其中,高新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超过600亿元,西城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50亿元,兴安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园区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自治区工业园区特色工作绩效考核中,我市园区建设得到39.99分(“园区建设”项满分为40分),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排名居前,成绩显著。
市工信委相关人士认为,虽然全市各工业园区(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初具规模,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核心产业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较难形成集聚效应,距离一县一品、一园一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市工信部门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量提质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园区为手段,以完善园区综合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集聚,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第五届地产人节“住朋奖”颁奖盛典12月12日隆重举行
推荐阅读——
调查称中国2013年住宅均价或涨7% 房产税有望扩围
桂林新建集资房和经适房等将开始交物业维修资金
灵川甘棠公园开工 为广西目前**县城城市公园
房产税改革方向已定 并非只为降房价